1. <tt id="3i53o"></tt>
    <legend id="3i53o"></legend>

    成年人只能篩選,不能教育

    時間:2022-05-31  發(fā)布者:sdszbzz 

    1.改變動機

    經(jīng)常有同學(xué)問我,說現(xiàn)在的90后、00后越來越不好管理了。

    我苦口婆心,掏心掏肺講道理,希望激發(fā)對方的善意,希望對方能夠有所改變,在未來職業(yè)發(fā)展中,越來越好。

    哪知道對方非但不領(lǐng)情,還一臉不情愿。

    真不知道自己這么辛苦圖個啥。

    而且,有的年輕下屬,總是不能獨立解決問題。

    每次遇到事兒,都跑來找我求助。

    我感覺自己像一個救火隊員,哪里有問題,就跑到哪里救火。

    我忙的團團轉(zhuǎn),下屬還一臉無辜。

    我感到特別痛苦。特別心累。

    潤總,我該怎么辦?

    每當這個時候,我都特別想告訴他一個由斯坦福大學(xué)福格教授提出的著名理論:

    福格行為模型。

    福格教授是“行為設(shè)計學(xué)”鼻祖,斯坦福大學(xué)行為設(shè)計實驗室創(chuàng)始人,深入研究人類行為超過20年。

    那么,什么是“福格行為模型”呢?

    簡單來說,是一組公式:

    B=MAP。

    B(behavior)代表“行為”。

    M(motivation)代表“動機”,A(ability)代表“能力”,P(prompt)代表“提示”。

    也就是說,當三種要素同時出現(xiàn)的時候,行為才會發(fā)生。

    而動機越強烈,改變行為的可能性越大。

    現(xiàn)在,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,我們先來模擬下,下屬向你求助時的場景。

    比如,你有個下屬,負責(zé)一個項目,進展不太好。

    于是,他來找你,經(jīng)理,這個項目遇到了諸多困難,客戶不是很滿意,可能推進不下去了。

    你一著急,趕緊拿出白板,一頓操作猛如虎,邏輯清晰結(jié)構(gòu)圖。

    你在辦公室上躥下跳,走來走去,絞盡腦汁,不停幫他出主意。

    會不會是他們誤解了我們的方案?

    你為什么不試著聯(lián)系下甲方的項目主管,把我們的思路再講講。

    你還沒說完,他就搶過話來說,我試過了,不行的。

    我給對方主管發(fā)了郵件、微信消息、打了電話,詳細解釋了我們的方案,但沒有用。

    你又說,那你為什么不試試再贈送他們一些權(quán)益?

    他接著說,這我也都提了,想贈送一些權(quán)益,但是對方根本不接受,話說的很硬。

    總之,無論你提出什么建議,他都能給出這個建議不合適的理由,把你的建議用一些“合理”的方式給擋回去。

    這個場景,對你來說,可似曾相識?

    這根本就不是來尋求解決方案的,而是來通知你“這件事我已經(jīng)盡力了,換誰也完成不了”的。

    你們的一次次溝通,只是來證明他遇到的困難有多大,他自己有多不容易。

    那怎么才能從根本上,解決這個問題?讓員工發(fā)生行為改變呢?

    繼續(xù)再給他建議嗎?

    不行。

    再多的建議也無法改變這個“行為閉環(huán)”。

    那怎么辦?

    改變M(motivation)“動機”。

    李松蔚老師分享過一個咨詢案例:

    有一次,他給一位年輕的咨詢師做督導(dǎo),對方針對一件棘手的事情問了很多問題。

    他來來回回給了很多建議,卻都被對方一口駁回。

    這個辦法我已經(jīng)用過了,真不行。

    那個方法雖然還沒試,但肯定不行,行不通。

    哦哦,那個方法啊,我知道,我懂,不合適。

    李松蔚老師意識到,這時候,無論給他什么建議,他都會找出一個“我的建議不合適”的理由。

    直接兩手一攤,對他說,“如果這樣,那我也沒辦法了。”

    “我放棄了?!?/span>

    這下,輪到咨詢師驚呆了,說:

    “老師,你別這么快放棄,你肯定有辦法的,你再幫我想想?!?/span>

    李松蔚老師說,我真沒辦法了,辦法剛才都說了,你也試了,都不行,無效的。

    這時,那位咨詢師說,也不至于一點效果都沒有,其實老師你說的方法有些還是有效果的。

    然后,開始反過來主動想辦法,您看看這樣行不行,這樣好不好?

    到這個時候,你再看,這位咨詢師已經(jīng)從證明自己多么不容易,變成了積極主動面對問題,不斷嘗試尋找解決方案。

    行為閉環(huán),開始逐漸打開。

    2.打破閉環(huán)

    當你理解了咨詢師這個問題,也就能理解下屬和你的問題了。

    是下屬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嗎?

    不是的。

    在你們這個場景中,你也是其中一個重要角色,你不能讓他感覺到你有一絲絲的指責(zé)。

    更不能強行教育,不停說道理,希望改變對方的動機。

    換句話說:

    對成年人的管理,只能“篩選”,不能教育,更不能不停對他講道理。

    什么意思?

    就是當你意識到,你和下屬,進入到“是的,但是”這個行為閉環(huán)里,

    你給他什么建議,他都能找到這個建議不合適的理由時,你應(yīng)該說:

    這件事,我也不知道應(yīng)該怎么辦了?你是怎么想的呢?

    如果下屬說了他的想法。

    那你緊接著說,

    哦,你還可以這么做?這個我之前都沒想過。

    你這樣說了之后,你就打破了這個閉環(huán)。

    下屬,也就從一個“這事根本沒辦法完成”的角色,慢慢轉(zhuǎn)變?yōu)椤斑@事可以這么做”的角色。

    為什么會這樣?

    因為,當你說出,“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”的時候,你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更低的位置。

    讓下屬覺得,針對他負責(zé)的事,他比你懂得更多,你想多聽聽他的想法。

    而不是讓下屬覺得,你比他懂,你比他辦法多。

    3.重啟回路

    不僅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是這樣,在企業(yè)經(jīng)營、親密關(guān)系、親子教育等場景下,都是如此。

    我們總愛站在自己的視角來解決問題,而不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視角來解決需求。

    我們總愛站在自己的視角說多喝熱水,而不是真正站在對方的視角來耐心陪伴。

    我們總愛站在自己的視角來決定愛好,而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視角問是否喜歡。

    這也是為什么,世界上總有“自嗨”的產(chǎn)品,教不好的“壞小孩”,和永遠教不會的“直男”。

    這是非常容易犯的錯誤,無法實現(xiàn)自己想要的結(jié)果。

    即使實現(xiàn)了,也會造成成本的劇烈攀升。

    因為對方的動機沒有改變。

    而我們,卻總是想用自己的動機,去強行改變對方的行為。

    我們總是想改變對方,讓對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改變,

    最后雙方傷痕累累,卻始終無法改變。

    史蒂芬·柯維舉過一個例子:

    如果你想教一個不喜歡運動的人打網(wǎng)球,

    如果這個人看上去有一點情緒低落、沒有信心表現(xiàn)不積極,

    你是應(yīng)該直接同他談他的這種態(tài)度呢?

    還是應(yīng)該教授更多的關(guān)于地面凌空擊球的知識?

    或者干脆把他帶到球場上去,教授他相關(guān)技巧,然后放手讓他自己去練習(xí),讓他自然而然地自己提出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識?

    行為越容易做到,就越容易發(fā)生,發(fā)生越多次,就越容易做到,

    從而重啟回路,并形成一個正向增強回路,進而發(fā)生改變。

    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當他們開始喜歡這項運動的時候,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積極起來。

    當他們真的感受到愛和信任,而不是指責(zé)和懷疑時,

    他們自然會發(fā)生改變,而且變得越來越好。

    4.最后的話

    對方不想改,你說了也沒用。

    對方確實想改了,主動找你,你再給出解藥。

    人教人,永遠教不會。

    事教人,一次就夠了。

    人很難被叫醒,只能痛醒,只能被愛喚醒。

    誰痛誰改變,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欲望。

    成年人只能篩選,不能教育,更不能和他說道理。

    但你永遠也無法改變一個根本不想改變的人。

    所以,作為管理者,當你遇到下屬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,

    你應(yīng)該早點覺察到下屬和你在玩一個“是的,但是”的閉環(huán)游戲,這是一個繞不出的死胡同。

    快速果斷跳出游戲,打破閉環(huán),按照福格模型,重啟游戲。

    只有這樣,你才能成長為一名成熟的管理者。


    信息來源:企業(yè)管理


    版權(quán)所有:山東省裝備制造業(yè)協(xié)會 魯ICP備17016783號
    无码日韩精品无码国产,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,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,色综合天天综合网无码

    1. <tt id="3i53o"></tt>
      <legend id="3i53o"></legend>